- 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师老师
-
供应产品: 红色培训,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精神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班,红色教育培训
-
移动电话: 13303715399
联系电话: 13213236000 联系人:师老师
产品名称: | |
产品价格: | 到 |
师老师
供应产品: 红色培训,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精神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班,红色教育培训
移动电话: 13303715399
联系电话: | 13213236000 |
联系人:师老师
首页 >> 培训案例 >> 时政要闻 >>把他们的一生借给你,你愿意吗?
把他们的一生借给你,你愿意吗?
发布时间:2019/3/30 14:15:31
他们是谁?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他是近代力学奠基人,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
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他们的声名载入史册。
把他们的一生借给你,你将获得无数荣光。
他们是谁?
他被软禁五年,他罹患重病,他三十年不曾回老家……
他们途经的道路艰苦卓绝,经历的磨难鲜为人知。
除了专注的事业,他们几乎一无所有。
把他们的一生借给你,你愿意吗?
钱学森
(1911.12.11 - 2009.10.31)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钱学森,出生名门,赴美留学
36岁成为当时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在国外待遇优越,他却毅然选择回国
他坚守内心原则,不肯低头效忠美国
为此遭受整整5年的软禁和监视
生活过得屈辱而艰辛
一个月内体重曾减轻了30斤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参与领导中国“两弹”试爆,奠定中国航空航天的基础
鞠躬尽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仍要发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邓稼先
(1924.6.25 – 1986.7.29)
“两弹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我国“两弹元勋”。
他参与研发“国家机密”时,是意气风发的热血男儿
他事成归来时,却成了病痛缠身的憔悴老人
他将生命和荣耀献给了两弹事业
他在险恶的大漠戈壁中呕心沥血
他与妻儿聚少离多
名字也在世间隐去
仿佛人间蒸发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84年,我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
1986年,邓稼先因病去世
临终前,他心心念念的依然是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
他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郭永怀
(1909.4.4 - 1968.12.5)
著名力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
在“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他生于农家,寒窗苦读十余载
考取北京大学学习物理
后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创立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烧掉所有研究资料毅然回国
一边投身于我国力学事业建设
一边秘密进行核武器研制
1968年,在青海实验中发现重要线索的他
为了把最新数据第一时间送回
他一刻不停地踏上了回北京的班机
却在快降落时因意外机毁人亡
在机身残骸中
人们吃惊地发现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
当人们分开这两具烧焦的遗体时
中间掉出一份文件
是一个装着绝密实验数据的公文包
交大“西迁人”
一趟“交大支援大西北专列”
一句“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他们离开生活丰裕的上海
从此扎根在了西北黄土地
他年届花甲,长期患病,
留下妻子只身北上
他送掉房子,背起行囊
颠簸千里举家西迁
“美哉吾校,灿烂文明,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黄土地,茅草棚
坎坷路,赤子心
一穷二白的年代里
他们能凭借的只有一腔热血
却在三秦大地上浇筑又一所一流大学
2017年7月4日,
最后一位西迁教授陈学俊先生逝世,
享年99岁。
黄大年
(1958.8.28 - 2017.1.8)
国际战略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有外国媒体报道说
“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在国外做研究时,两年间父母先后病危
为实现技术攻关
黄大年含泪坚持实验
两次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2008年,“千人计划”实施
海漂18年,黄大年难忘报国初心
他用最短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办好回国手续
将地球勘探技术带回了中国
他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他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他白天开会、洽谈、辅导学生
晚上出差、做研究、帮人解决棘手问题
他在拿生命做科研
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
发现他卧室的床头柜中
满满三个抽屉,都是治疗癌症的药物
钟扬
(1964.5 - 2017.9.25)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
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这是钟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青藏高原,16年
50多万公里,4000多万颗种子
他在为祖国守护日渐消逝的植物基因宝库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
他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
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
走了一趟鬼门关
醒来后,他非但没有放松自己
反而变得更加急切
他对妻子说
“希望老天再给我10年时间,我还要去西藏,还要带学生”
病弱的他第三次申请援藏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
常年奔波在外,常年以身涉险,常年睡眠不足,
他的生命才刚刚走过一半
定格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的途中
小时候儿子总嫌父亲忙碌得“不靠谱“
现在他说,“父亲,你终于可以休息了。
可是,要问问题时,我找谁呢?”
李保国
(1958.2-2016.4.10)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头不高
皮肤黝黑
一张脸笑起来像核桃
李保国比农民还要农民
教学、科研、下乡指导
他总是匆匆走在路上
一年416个学时
他勤勤恳恳,修改学生论文时常常天已发白
一生35年下乡
他风风火火,足迹踏遍燕赵山区
田头地里,春来秋去
他让140万亩荒山披绿
带动10万多农民脱贫致富
他说,他见不得农民穷
那天凌晨
58岁的他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离世
多少情真意切的呼唤,他不再听到
多少闻知噩耗的痛哭,他不再知晓
离去几个小时之后
他的手机里仍传来熟悉的乡音
“李教授啥时来俺们村指导啊?”
南仁东
(1945.2-2017.9.15)
中国天文学家、“天眼之父”/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
他就这样安静离去
感官安宁
万籁无声
一如他所凝望的宇宙
曾经他嗓音洪亮,身手矫健
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为FAST项目选址
跋涉在中国西南无数的荒山野岭中
攀爬在每一座百余米高的支撑塔塔顶
后来他声音沙哑,脚步蹒跚
却依然亲自上阵,日夜奋战
从不厌倦
22年风雨兼程
2016年,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终于建成
中国向宇宙睁开了“天眼”
一直能看到137亿光年之外
FAST建成还未满一年
他的病情竟急剧恶化
去世前5天
“FAST脉冲星一号”被验证发现
这是初生的“中国天眼”刚刚迈出稚嫩的第一步
不知慈父是否看到
黄旭华
(1926.3.12 - )
“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旭华,1957年到1986年
30年没回过老家
父亲直到去世都没再见过他
也不知道这个“不孝子”在外面做什么
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盼到儿子
送走黑发人,迎回白发人
直到看到新闻报道中
核潜艇“黄总设计师”一词
母亲多年的怨言才都化作眼泪
三十载与世隔绝
三十载与惊涛骇浪作伴
三十载赫赫而无名
在他的冲锋陷阵下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从无到有
第二代核潜艇实现跨越发展
第三代核潜艇争取探索赶超
如今,93岁高龄的黄旭华依然精神矍铄
为新一代核潜艇研制殚精竭虑
大海碧波,以身许国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
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他们是茫茫宇宙中一颗闪亮的星,
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们始终想国家之所想
急国家之所急
并为此倾尽一生
这是他们的担当
这也应该是你的担当
不论你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
也不论学历、职称、地位如何
若是你始终秉持求真务实精神
勇于担当,敢于创新
有一份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一份舍我其谁的责任感
一份不忘初心的使命感
承担起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那么你就将与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一起
共享建设一个新时代的荣光
(文/实习生 王眉潔;部分图片来源:河北新闻网,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
分享到: |
上一条:复兴路上仍需弘扬抗战精神
下一条:习近平以人为本推进改革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