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课程搜索
产品名称:
产品价格:
联系我们
  • 河南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师老师

  • 供应产品: 红色培训,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精神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班,红色教育培训

  • 移动电话: 13303715399

    联系电话: 13213236000

    联系人:师老师

  • 传真:

走近上屋场: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

发布时间:2019/3/30 14:29:52 作者:刘丽丽

  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是一栋普通的农舍,系土木结构,坐南朝北,成凹字形。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5间茅草房是邻居家,堂屋(瓦房)为两家共用,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1893年,毛泽东就诞生在这栋普通的农舍里。
  溯源
  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原住韶山滴水洞附近的东茅塘。毛祖人有两个儿子,长子毛恩农,次子毛恩普,他们都从事农业生产。渐渐地,家中人口增多,鉴于滴水洞冲田土有限,毛祖人就买下了韶山嘴下面土地冲(即上屋场前面)一带的田土。但是这些田土离东茅塘有七八里远,耕种不便,毛祖人只好又想办法于1878年买下上屋场东头的5间半土砖茅屋,最开始由长子毛恩农暂住。“树大分杈,崽大分家”,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据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回忆:毛祖人买下那些土地后,毛恩农和毛恩普都嫌太偏远吊挂,不想去种,也不愿去住,都想呆在东茅塘。没办法,最后两兄弟不得不抓阄决定,结果是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妻儿子女迁居上屋场。
  上屋场位于韶山冲的中心,韶河南岸,这冲原名叫土地冲,因为旧时此地有一座土地庙,在那迷惘的年代人们出于对土地菩萨的虔诚,故取此名。上屋场经过前后三代人的艰苦创业,由最开始的5间半土砖茅屋到1918年掀茅草盖瓦,加修后院,扩建到现在的13间半瓦房,即退堂屋、厨房、横屋、毛顺生夫妇卧室、毛泽东卧室、毛泽民卧室、毛泽覃卧室、农具室、碓屋、谷仓、牛栏、猪栏、柴屋以及两家合用的堂屋。
  1919年、1920年,毛泽东双亲相继去世。1921年春,毛泽东回到韶山,在他的教育和引导下,弟妹都随其外出参加革命。上屋场由附近农民彭桂禹等相继佃居。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湘潭县政府没收,室内的家具、农具部分失散。一直到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故居才被退还,由毛泽覃的妻子周文楠及其母亲周陈轩、兄弟周子余、儿子毛楚雄居住。
  1949年8月,韶山解放,湘潭县政府收回毛泽东故居,并派毛月秋、毛泽东弟媳王淑兰负责看管房子和收集失散的家具、农具。1950年,湘潭县政府派建设科技人员来韶山,拟配合韶山乡政府,在上屋场和南岸之间的稻田处,重建一栋大房子代替毛泽东故居,并已备料、打基。毛泽东得知后,立即给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写信:“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正在我的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到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
  1951年2月6日,故居开始对外开放,当时堂屋大门的匾额为“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门匾由毛泽东在韶山井湾里私塾的老师毛宇居书写。1953年,毛泽东会见来自家乡的亲友时,毛月秋提起3年前苏联摄影师参观故居的事情,说苏联和民主德国客人看到上屋场挂的“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的匾时都说好。毛泽东听后指出:门匾上的“伟大”两字不妥,“伟大”不是封的,也不会一写伟大就真的伟大。他建议换一块匾。1954年初,故居挂上第二块匾“毛泽东同志故居”。1961年4月,刘少奇前来参观,他凝视着门匾上的“毛泽东同志故居”几个大字,沉思片刻后说:“毛泽东同志故居的‘故’字有‘过去’和‘去世’两种意思。我们的毛主席身体很健康,应当把‘故’字改为‘旧’字。”当年5月,湖南省委办公厅下文同意将“毛泽东同志故居”改为“毛泽东同志旧居”,随后故居匾额改书“毛泽东同志旧居”。1965年9月,故居改挂郭沫若所题匾额“毛泽东同志旧居”。1982年11月3日,毛泽东同志旧居改称“毛泽东同志故居”,1983年6月,故居改挂由邓小平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匾额。
  保护
  故居对外开放以后,保护工作日益得到重视。1952年,在韶山乡政府的支持下,对毛泽东故居进行了第一次加固性大修。在遵照上级关于修缮纪念建筑必须保持原状的原则下,基本保持了故居的原貌,但个别地方有所变动,如横屋、堂屋、父母卧室、毛泽东卧室的外墙缩进了1至1.3米,父母卧室的窗户由向天井开改向前坪开,牛栏门由向柴屋开改向天井开等。两年后,又加宽了前坪至晒谷场的通道,修整了屋后的养鱼池。1957年,更换了堂屋、厨房、毛泽东卧室、猪栏屋的墙壁,并将其墙壁用泥糠粉刷。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毛泽东故居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8月29日,毛泽东故居管理工作由湘潭专署改为由湖南省文化局领导。为了更好地保护毛泽东故居,1963年,湖南省军区独立营派了一个武装警卫班常驻上屋场。1967年,对故居进行了第二次加固性大维修,更换了厨房、毛泽民卧室、猪栏的墙壁和堂屋前檐的挑檩和门槛,拆除了柴屋靠天井边的墙壁;用三合土整修了室内地面和前坪。
  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故居经过多次整修,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保护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韶山地处江南丘陵,气候潮湿,建筑本身又多为土砖和木质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屋梁腐朽,土墙开裂,门窗破损,室内家具着地部分朽坏,地面磨损严重;加上接待参观游客过多,毛泽东故居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经国家文物局和湖南省委批准,2004年10月26日,对毛泽东故居进行了为期50天的首次封闭式维修。这是故居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维修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清理屋面上的破碎瓦片,一律用规整的原老青瓦铺盖显眼之处,规格杂乱的青瓦铺和新置改片则盖在天井四周、南面依山坡等不显眼的屋面;更换了部分檀木、椽皮、封檐板;山墙顶部重新更换土砖、修补裂缝后和外墙一并做旧处理;地面采用二次墁铺做法用三合土做旧处理;对陈列文物进行杀虫、消毒、防腐等保护措施,并在室内布置安全监控设施;前坪和晒谷坪也用三合土进行了做旧整修。
  2000年,毛泽东同志故居景区荣膺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毛泽东110周年诞辰前,对毛泽东故居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搬迁了对面的毛家饭店,征收了土地冲的田土,基本恢复了毛泽东1959年回韶山时的原貌。
  毛泽东与故居
  毛泽东出生后不久就被带到湘乡外婆家。因为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在毛泽东之前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但都在襁褓中就夭折了。毛泽东出生后,文素勤看娘家儿女众多,福气大,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健康成长,便把毛泽东带到湘乡娘家。可以说毛泽东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直到1902年春,他才从外婆家回到韶山,先后在南岸、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等地读私塾,一直到1910年秋,这段时间毛泽东基本上都住在上屋场。
  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后来又到长沙读书,期间只是寒暑假偶尔回家。1919年10月,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去世,他带着小弟回家奔丧。随即又离开了韶山。1920年1月,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去世,当时毛泽东忙于革命,未能回来奔丧。
  1921年春节期间,毛泽东回到韶山,当时父母都已过世,作为长兄,他有责任安排家里的一切。一天晚上,他和弟妹们围在厨房火炉旁,一边烤火一边拉家常。大弟毛泽民告诉他家里曾起了一次火,修屋用了不少钱,前些时候又遭败兵勒索和坏人抢劫,家事已是一年不如一年。毛泽东听后教育他们说:这不只是我们一人、一家的事,国乱则民不安生,因此我们要关心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痛苦,要舍家为国,走出去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他让毛泽民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并建议家里的房子租给人家住,田地给人家种,家里欠别人的钱一次还清,别人欠家里的就算了,不要去收了。家里的牛也让别人去喂,要春耕了,人家用得着。家里剩下的谷子,春耕时粜给上、下屋场的人吃。春节过后,弟妹们随毛泽东一起离开韶山,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自1921年春节回韶山后,一直到毛泽东去世,他回上屋场总共只有3次。
  第一次是1925年2月,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带着毛岸英、毛岸青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他们经常在上屋场召开各种会议,了解农村政治、经济状况,对农民进行教育。并成立了秘密的农民协会,创建了公开的反帝爱国组织――雪耻会。6月,毛泽东还在自己卧室阁楼上主持了李耿侯、庞叔侃、钟志申、毛新枚等同志的入党宣誓仪式,秘密成立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是我国农村最早、最坚强的党支部之一,也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创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支部成立后,他领导韶山农民向地主、豪绅开展政治经济斗争,直到8月,湘潭县团防局派兵捉拿毛泽东,他才在群众的掩护下离开了韶山。
  第二次是1927年,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1月7日下午回到旧居,在横屋召集农运干部和农民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运情况,提出要建立自己的武装,把农民协会办得更好。9日,毛泽东离家去杨林、湘乡考察。离开韶山时,乡亲们问他什么时候再返故乡,毛泽东深思片刻后对乡亲们说:“再搞30年革命,反动派不打倒,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
  第三是1959年6月25日,距离1927年回家已经整整32年了。当晚毛泽东下榻在松山(现名故园)一号楼。26日到父母坟前悼念双亲后经谢家屋场回到旧居。当他走进堂屋,望着堂屋正墙中间的神龛风趣地对罗瑞卿说:“这东西还在呀!过去我家也信迷信。”在父母卧室,毛泽东凝视着父母的遗像,对身旁的人说:“这是我的父亲和母亲,我母亲颈脖上生了一个包,穿了眼,只因那个时候,要是在现在就不会死。”在自己卧室,当他看到1919年三兄弟同母亲在长沙的合影时非常高兴,用地道的韶山话问:“这是从哪里拱出来的?”毛乾吉告诉他是唐家保存的。从旧居出来,毛泽东在前坪与乡亲亲切交谈,并合影留恋。
  1966年毛泽东再次回到韶山,但他这次回乡对外高度保密,住在滴水洞,任何外人都不见,也没有回自己的家。每天,他除了读书、看文件,就是思考问题。
  毛泽东对自己的家乡一直念念不忘。1975年,他读汉代王粲的《登楼赋》,其中“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一句令年迈的他感动不已。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记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忆和怀念。”1976年夏,病重之中的毛泽东多次表示要回韶山。中央政治局为此多次研究他的请求,决定在病情稳定时满足他的思乡之念。然而,毛泽东终究未能实现叶落归根的愿望……
  毛泽东故居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瞻仰。到目前为止,故居共接待了6000余万中外客人,其中包括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政、军领导人160余位,省部级领导12000多位,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外宾20余万,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首脑和政党领导人250余位。“欲溯河源到星宿,韶山风物耐人思。”韶山毛泽东故居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那些追寻伟人足迹的人们……

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是一所面向全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增强党性党纪,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理想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革命本色的专业红色教育培训机构。电话:13303715399


相关推荐

【新】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发布(附全名单)

清廉全国地区红色教育培训课程方案

红色精神解读;英雄烈士普;红色学习心得体会

全国地区红色基地现场教学点

清廉红色教育培训班动态

------ 责任编辑:红色教育培训01

版权所有http://www.cccred.com(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转载请注明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红色基地: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
下一条:名家画笔下的韶山毛泽东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