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课程搜索
产品名称:
产品价格:
联系我们
  • 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师老师

  • 供应产品: 红色培训,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精神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班,红色教育培训

  • 移动电话: 13303715399

    联系电话: 13213236000

    联系人:师老师

  • 传真:

焦桐树下的兰考之变

发布时间:2023/9/11 11:41:25 作者:河南清廉红色教育

来到河南省兰考县,不少人都会慕名前去参观著名的“焦桐”。

1963年春天,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亲手栽下了一棵泡桐树。当初的泡桐苗长成了参天伟岸之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

60年前,焦裕禄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治理“三害”,在兰考大地上种下了一棵棵泡桐树。现在,遍地的泡桐树在兰考有了更多的意义。

如今的兰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泡桐树成了兰考的“致富树”,以民族乐器和现代家居制作为代表的泡桐产业已经成为兰考的支柱产业。

20世纪80年代末,泡桐树成长到第二代,被意外发现其板材音质清脆,适合做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的音板,当地许多村民纷纷改行制作民族乐器。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来到被称作“中国民族乐器村”的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

走进村里,一眼望去,两旁的院落门口大都竖着琴行的招牌。

记者走进村口第一个院落,牌匾上写着“七贤琴坊”,院中的石榴花开得正艳,典型的农家小院里两间偏屋正是一个小作坊,里面的师傅正认真地为一把半成品古琴上面漆。

师傅名叫孔海广,是村中的制琴高手,他的作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孔海广说:“制作一把古琴需要260多道工序,至少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我家现在每年能卖出100把左右。”

目前,徐场村共有105户村民,90多户在做琴坊生意,也有的在做配件、激光雕刻、琴桌、琴架等上下游产业。

“因为生意红火,前些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回到村里做了琴坊生意。”徐场村村干部徐永顺告诉记者,经营琴坊每年能为村民带来人均7万元的收入。

为促进民族乐器产业发展壮大,距离徐场村1公里外的音乐小镇拔地而起。不但建设了民族乐器标准化生产厂房,还承担博览展示、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及餐饮住宿等功能。

兰考县副县长、堌阳镇党委书记王旭鹤告诉记者,兰考县目前有各类民族乐器及配套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产品主要有古筝、古琴、琵琶等20多个品种30多个系列,产品产量约占全国的33%,桐木音板占90%。年产销各种民族乐器70万台把,音板及配件600万套,年产值30亿元,从业人员1.8万余人,是名副其实的“民族乐器之乡”。

离开音乐小镇,记者来到位于兰考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万华禾香板业(兰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中,一堆堆废木料、秸秆、杂枝在流水线上被轧制成规则的刨花板。公司总经理吴刚说,兰考的泡桐资源就是板材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吴刚介绍,万华禾香板业于2022年4月在兰考开始投产,今年预计实现产量30万立方米,产值达5亿元。

“万华禾香板业的入驻得益于兰考现代家居产业的发展。”兰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孔德福说,兰考县近年来先后引进一批著名家居品牌投资,产业链的发展催生出一大批上下游企业。

“家家有木匠,户户做家具”,用泡桐制作家具售卖,这曾经是兰考群众谋生的重要手段。“兰考人民制作家具的历史传统,成为吸引家居产业投资的重要文化因素。”孔德福说,兰考目前已成为大规模家居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实现年产值380亿元。

一个人、一棵树、一种精神、一个产业,在兰考,焦裕禄的故事仍然在延续。正如绵远流长的焦裕禄精神一样,焦裕禄留给兰考群众的物质财富也正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硕果,而屹立着的“焦桐”见证着兰考的时代之变。

来源: 法治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走进登封大熊山红色文化展览馆,重温豫西抗战历史
下一条:巩义豫西抗日纪念馆是开展纪念“九一八”事变主题党日活动的热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