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课程搜索
产品名称:
产品价格:
联系我们
  • 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师老师

  • 供应产品: 红色培训,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精神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班,红色教育培训

  • 移动电话: 13303715399

    联系电话: 13213236000

    联系人:师老师

  • 传真:

一脉相承 生生不息——从延安精神到红旗渠精神

发布时间:2023/11/1 16:21:27 作者:河南清廉红色教育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习近平

金秋十月,延河之畔,延安革命纪念馆巍然矗立,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延安革命纪念馆

同一时间,500余公里外的太行山层林尽染、斑斓如画。红旗渠水在半山腰静静流淌。青年洞前游人如织,一群学生正在开展研学活动。安阳林州,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悬崖峭壁上的红旗渠青年洞

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两地以同一个“安”字命名。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也同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两座精神灯塔一脉相承、生生不息,辉耀在两方热土之上,滋润着两地人民的心田。

奋斗为底 陕豫乡村奔“富”路

又是一个金秋。阳光普照,群山环抱,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苹果园里硕果累累,村民们忙着分拣、装箱。驻村干部张光红说:“自从发展苹果产业,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南沟村山地苹果园

独特的自然优势,再加上矮化密植、智能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技术加持,南沟村的苹果更甘甜,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到南沟村考察时称赞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仍需接续奋斗。

止方村被绿植果木环绕

安阳林州市黄华镇止方村的清晨,薄雾氤氲。穿村而过的红旗渠静水无言,站在村中街道上远望,林州城区的高楼依稀可见。

沿着青石板路,止方村党支部书记郭青松边走边不时与村里人打招呼。走到汉服店,他询问最近经营情况,又叮嘱开民宿的农户一定要搞好卫生、服务。“最近还要把村里的经营户召集起来开会,把服务提上去,止方村才能留住更多游客。”郭青松说。

谁能想到,八九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道路“四头堵”、污水到处流的小山村,“西山墁上的村庄”是过去人们对止方村的称呼。这个称呼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村子荒僻,二是说村子穷。

2014年,已在建筑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的郭青松,被村里老支书、老党员邀请回村,带领大家伙儿一起致富。他带领群众先从修路、拆除圈棚、开通天然气等基础活儿干起,打通了主干道,拓宽了渠东路,种上了绿化树。2019年,争取到上级资金支持的止方村,对全村进行外立面和街道全面改造,村容村貌实现大变样。

这并不是终点。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郭青松和村“两委”干部决定利用村里现成的资源,分层次打造民宿。老房子保留太行民居味道,新建筑有新建筑的风格。止方村民宿发展迅速,不但实现本村居民就业,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如今,止方村村集体年收入已过百万元。

山乡巨变,正在延安和安阳两地同时发生。宝塔山下步履铿锵,太行山上,修渠人的锤钎声仿佛仍在回荡。从延安到林州,两地干部群众没有止步于前辈功劳簿,没有小进则满,而是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闪耀着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之光。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历久弥新。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是激励两地人民永远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信仰为基 文旅产业掀热潮

一栋栋老延安特色建筑穿越时光、一排排窑洞窗棂古朴典雅、一簇簇花朵造型瑰丽多姿……秋日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分外迷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争相在此打卡拍照。 

演员在陕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表演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

就在今年中秋国庆长假,这个位于延安宝塔区的旅游新地标,以百花艺术节、嫦娥奔月等一系列互动性强、趣味性浓的特色文旅活动,圈粉无数。在这里,每晚还会上演一部大型红色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它以延安老城为摹本,复原了老延安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街景,“延安十三年”这段峥嵘岁月跃然游客眼前……

“到延安去!”是一代青年的心灵呼唤和强烈愿望。如今,红色旅游成为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特色。以金延安景区为例,自2016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000余万人次,仅今年就接待452.03万人次,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在林州,美丽的太行山水也衍生为造福乡亲的红火产业。

游人在林州市石板岩镇游览

离止方村不远的石板岩镇,石桥石屋石磨盘,松涛飞瀑流水深,壮丽的太行美景吸引着全国大中专院校师生来此写生。

杨凯是石板岩镇上首批尝到写生产业“甜头”的人。2006年,退伍的他回到家乡,接下父亲的产业,开办起农家乐。“刚开始,镇上只有几家旅社搞接待,条件差不说,还相互压价。”杨凯一边忙着安顿客人一边介绍。

“我和几个同龄人张罗商户们成立写生协会,定标准、评星级,倒逼大伙儿改造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他说,后来政府提升改造了通往城区的路,来村里写生旅游的人逐渐多了,全链条服务也更加正规。“红旗渠能修成,靠的是团结协作;写生产业发展到今天,还得靠团结协作。”杨凯感叹。

如今,石板岩镇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美术写生基地产业,使偏远的山乡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画谷”,激活了美丽乡村的“一池春水”,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投资者也在这里如火如荼地经营着各具特色的民宿。

近年来,林州市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激活文旅市场,已发展成为国内外游客重要旅游目的地,“山水林州、精神之城”的城市品牌愈加闪亮。如今,林州正积极打造“红旗渠人家”民宿品牌。全市持续培育了50个旅游民宿特色村和80个民宿集群,民宿总数达800家。今年1月—7月,林州市旅游民宿入住率持续保持在75%以上,接待游客225万人次,实现创收11.25亿元。

是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映照出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丰厚精神滋养。

民生为本 城乡面貌展新颜

在延安,葱茏茂盛的“绿色波涛”会向你张开怀抱。抬头仰望,是“蓝格莹莹的天”;低头俯视,是“清格凌凌的水”;闭目呼吸,是“凉格爽爽的空气”;城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如今的延安,已经成长为一座青山绿水环抱的秀美、宜居、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延安新区

穿行延安城,但见四周的山全被绿色覆盖,森林繁茂。数据显示,延安目前全市林草湿地面积为4632.8万亩,其中,林地面积发展到3906.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07%,植被覆盖度达81.3%,2016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满目苍翠的黄土地到处涌动着绿意,老百姓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延安有了“生动注脚”。

“渠道网山头,清水到处流;吃到自来水,鱼在库中游;遍地苹果笑,森林盖坡沟……”红旗渠纪念馆里,孩子们正跟着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的讲师高声诵读。

那是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心中的蓝图,也是林县人民的美好憧憬,如今早已成为幸福的现实。

沉淀池内的碧水如玉带,V形滤池内水流哗哗作响……站在林州市第三水厂高处,西看是白云绕顶的太行山,东望是林州全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水正是通过这里,为林州市民带来源源不断的优质水。今年年初,南水北调安阳市西部调水工程全线完工,林州人喝上了清冽甘甜的丹江水。

城区里湖水相依。城北有黄华河景观公园,东有龙湖水域,南有桃园河湿地,可谓一城青山半城湖。2020年开始,林州先后投资近20亿元完成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投资7500万元对43座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最大限度涵养水源。仅用一年多时间,红旗渠十二支渠、关林沟及黄华河,与洹河、桃园河等形成了水系大循环。

从因水而困到向水而生再到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共产党人赤诚为民的情怀始终滋润着红旗渠的故乡。

“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岁月……”林州市副市长李蕾是土生土长的林州人,家中有三代人参加过红旗渠建设,她曾作为河南省委宣讲团成员赴各地宣讲红旗渠精神。

她说:“现在,林州人干什么事都会和修建红旗渠比一比: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当年红旗渠修成了,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克服不了?我们面前没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

长渠千里,流淌的是希望,更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精神。

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河南省发布2023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下一条:追寻革命足迹,传承延安精神—华电某发电有限公司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班(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