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课程搜索
产品名称:
产品价格:
联系我们
  • 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师老师

  • 供应产品: 红色培训,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精神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班,红色教育培训

  • 移动电话: 13303715399

    联系电话: 13213236000

    联系人:师老师

  • 传真:

河南林州:党建引领点燃产业转型升级“红色引擎”

发布时间:2023/12/7 14:11:35 作者:河南清廉红色教育

林州是一片红色热土,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也是一座拥有“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北雄风光最胜处”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2023年10月22日至31日,适逢总书记考察红旗渠一周年之际,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处级进修班第二党支部第一党小组第二课题组一行赴河南林州,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走进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863科技产业园等企业厂区,走访采桑镇、黄华镇、石板岩镇、任村镇、茶店镇、姚村镇、陵阳镇等7个乡镇,与相关企业负责同志深入座谈,同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几十名党员群众代表促膝长谈,充分认识到党建引领点燃林州产业转型升级的“红色引擎”。

一、林州市基本情况及产业发展现状

林州1994年设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是河南县级市。全市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辖16个镇4个街道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1747个自然村。林州以上世纪60年代凿山修渠为开端,80年代外出进军建筑行业,90年代兴办乡镇企业、市属工业,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为脉络,历经“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个发展阶段,谱写了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创业四部曲”。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工业、建筑业、文化旅游业等业态齐头并举,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

2022年林州GDP达657.4亿元,增长4.8%,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安阳之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54亿元,同比增长8.8%,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七位。新增“四上”单位104家,新增市场主体1.6万余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88位、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第17位。特别是荣获“2022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二、林州产业发展取得成效及经验做法

调研组先后深入林州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性工业企业、高科技产业园,以及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民宿文旅发展的乡村等地调研,初步了解到林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历程,发现林州党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密码。

(一)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效

调研发现,近年来,林州以党建引领为动力,赓续红旗渠精神,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建筑业为龙头的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深挖红旗渠红色文化、太行秀丽风光等得天独厚的资源,打造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国际滑翔基地的“红、绿、蓝”三色旅游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林州立足市场需求,不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据统计,林州60%的就业人口从事建筑业,60%的居民存款来自建筑业,60%的税收也是来自建筑业。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林州创新实施建筑业“总部经济”战略,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企业由单纯施工向施工总承包方向转型,建筑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林州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小散乱污”的汽配产业实行集中治理,建成50万平方米的汽配产业园,集纳3000余家铸造企业,实现低碳产出100万吨,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设在县级的国家级开发区,不断以科技创新,助力新兴产业发展。例如:光远新材料公司秉持“起步与世界同步”的发展理念,建成电子纱电子布完整产业链,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成为中国电子级玻纤生产基地。林州凤宝集团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改赋能,从粗钢生产升级为精品钢深加工的高新企业。

二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林州以创建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稳步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打造红旗渠精神为内核的研学产业,初步形成“营地+学校+基地”的全域实践育人模式;培育“红旗渠人家”优质民宿品牌,35家优质民宿被授予“红旗渠人家”品牌,形成辐射带动效应;石板岩镇践行“两山”理念,突出“研、写、宿”三大特征,推动发展美术写生基地产业,将偏僻闭塞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画谷”。

三是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林州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红旗渠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建设,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和“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活动,清理村域陈年垃圾,拆除残垣断壁,整治乱搭乱建等,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各村镇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黄华镇打造精品民宿,姚村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茶店镇推广太行菊种植及深加工,以业兴农,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二)林州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调研发现,林州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的密钥是党建引领,不竭动力是红旗渠精神,关键所在是开拓创新。

一是党建引领注入产业发展“红动能”。调研发现,林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红旗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例,他们重塑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纪工委三委领导班子,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将党建工作贯穿落实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营商环境等全领域全过程,不断丰富党建路径,扩大党建版图,提升党建效益,激活打造一流国家级经开区的“红色引擎”。非公企业做到党的组织建设和组织生活全覆盖。对企业重大项目薄弱领域,由党工委班子成员牵头负责,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把党旗插在车间里,按照指挥部、项目部、临时党支部三个层面,健全组织机构,激发企业活力,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二是红旗渠精神滋养干事创业激情。在调研学习期间,从城市到乡村、从厂区到农户,无处不透着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处处可见红旗渠精神的印记。林州以红旗渠干部学院为依托,形成了红色教育培训的良性发展路子。红色文化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精神力量。各级党委、基层党组织、干部群众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继承发扬红旗渠精神,激发出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合力。

三是创新突破提供转型升级新动能。林州坚持创新为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配套政策,建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生态。抢抓机遇,投资建设国家863红旗渠科技产业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截至2023年8月,园区完成税收约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获得“国家小微企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孵化器”称号。据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全市目前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4家,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15家。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孵化器,省级众创中心,园区规上工业智能化改造比例达到95%。

三、党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在调研中,我们认识到,林州坚持党建引领,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组织力量和政治力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和困境。

一是产业发展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林州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工业“定盘星”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红旗渠经开区内的许多企业产业链条多处于上中游加工阶段,产品相对单一,附加值不高。电子新材料产业链条依是基础材料生产,高端产业链条延伸仍需完善。建筑业优势竞争力难以释放,优质企业走出去存在一定困难,与全国知名建筑企业拓展业务合作能力有待提高。文化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仍处于自然发展阶段,存在“小粗散”的问题。

二是文化资源富矿仍需进一步挖掘。林州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享誉国内外的红旗渠,还有被称为“豫北小延安”的八路军豫北办事处。调研走访发现,八路军豫北办事处旧址作了初步保护,没有对红色革命精神文化深度挖掘、系统开发和继承弘扬。同时,对以红旗渠精神为内核的红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存在旅游产品趋同化现象,配套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吃住行、娱购游”一体的高品质旅游业态。

三是引智聚才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林州受限于区位、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因素制约,科技人才、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困局无法有效破解。当地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与大中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乡工作或创业人数较少。虽建立了“筑巢引凤”、聚才引智的相关机制,但激励效果不佳,吸引力不强。

四是创新驱动作用仍需进一步发挥。林州高水平创新平台不多,创新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成效有限,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协同不力,尚未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创新型企业数量偏少,市场主体创新意识欠缺、动力不足,研发投入占比偏低,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缺乏有效带动。

四、突破转型升级发展遇到瓶颈的探索

林州在继续发挥好党建引领积极作用、激发内生动力的同时,产业转型升级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是坚定不移地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用好党建法宝,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持续抓好党的组织覆盖从“有形”向“有效”的转变,将行政资源下沉、市场要素联通,做到全链条服务、全过程帮办、全方位推进,进一步推动党建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加强建设复合型人才干部队伍,真正让党员领导干部在引领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组织力和动员力。推动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党建发展,在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企业中,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航掌舵的优势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抓制度、强班子、增活力,以“支部发动、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加强示范引领、优化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因地制宜,探索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整合盘活资源,做优做强优势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一如既往地弘扬红旗渠精神,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质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的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挖掘精神根脉和丰富内涵,锤炼总结、丰富发展其时代价值,使其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以确立的“红、绿、蓝”旅游发展思路为主线,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思维,在改善环境、提高品质、做强服务上下功夫,积极推进与知名文旅企业合作,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开发演艺、文创、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文旅产品,构筑林州文旅业发展新框架。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阻碍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停车难”“如厕难”“吃饭难”等堵点,提升游客满意度。同时,深挖拓展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多平台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塑造“响当当”的文旅品牌。

三是坚持不懈地拓展聚才引智举措,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按照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政策,发挥企业主体能动作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促进企业、政府、人才同向发力。政府从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增强“筑巢引凤”的吸引力。龙头企业加强与先进地区、科研院所等合作,探索由硬性人才引进转向柔性购买智力服务的灵活机制,破解“留不住人”的困境。依托本地职教资源,发挥传统工匠传帮带优势,采取“滴灌式”人才培养手段,精准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四是矢志不移地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激活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国家863创新平台作用,引进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科研院所等资源,健全孵化创新培育机制,促进产融合作、产教合作,打造产学研用金协同的良好创新生态。加大研发投入,汇聚技改资源,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产业提档升级。依托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中心和研发平台,引导中小微企业参与研发创新活动,激发创新意识,补足创新短板,助力建筑业、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实现创新突破,打造新兴产业增长点。

文章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下一条:走进安阳殷墟博物馆,实地感受殷商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