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师老师
-
供应产品: 红色培训,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精神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班,红色教育培训
-
移动电话: 13303715399
联系电话: 13213236000 联系人:师老师
产品名称: | |
产品价格: | 到 |
师老师
供应产品: 红色培训,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精神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班,红色教育培训
移动电话: 13303715399
联系电话: | 13213236000 |
联系人:师老师
首页 >> 培训案例 >> 培训体会 >>愚公移山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愚公移山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9/3/30 14:27:02 作者:未知
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长期的积淀、凝练、升华而构成的一种精神气质。它的产生绝非偶然,而是有着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是其形成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其产生的思想基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为愚公移山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愚公移山精神根植中国大地上,具有“为公性”和“民众性”,它生于民众,也必将回归于民众。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时代特征的变化,愚公移山精神也将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愚公移山精神的历史性
愚公移山精神有着深远的历史内涵和渊源。列子为其提供了最基本的内容底色,傅斯年和徐悲鸿等有识之士完成了其由寓言到民族精神的发轫,毛泽东则将寓言故事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完成了由寓言到民族精神的升华。
《愚公移山》记录于《列子・汤问》一书,讲述了北山愚公生命不息、挖山不止,最终感动上帝,搬走太行、王屋二山的故事。它与大量古代神话传说一样,记录了古代先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寄托着美好的愿望,阐述着精微的人生哲理。但是由于君主文化的主宰、有违山岳崇拜的禁忌等,使得愚公移山作为一种民众的思想和一种小人物的行为没有被重视和提倡,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旧的思想体系被打破,儒家文化被视为封建伦理的代名词,《愚公移山》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才重新被提及。1919年,傅斯年在他主编的《新潮》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人生问题发端》,借用《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来阐述他自己的人生观,并称为“愚公移山论”,他倡导大众只要永远努力,没有不“竟成”的事,并将目光更多关注到“为公”、“努力”两个方面。1940年,旅居印度的徐悲鸿以《愚公移山》为题材先后创作出水墨画和油画《愚公移山》,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民众抗日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将抗日进行到底,并坚信一定能胜利。
抗战时期,一方面是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和国共两党争夺政权带来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党内悲观心理、疲劳情绪、过度乐观等错误思想不断交织,如何争取抗战的胜利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艰巨任务。毛泽东通过深入分析抗战局势,在抗大和中共七大上多次引用《愚公移山》寓言故事,将愚公移山与抗日战争联系起来,号召人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并以《愚公移山》为题作了七大闭幕词,将愚公移山精神概括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从此,愚公移山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愚公移山精神的思想性
愚公移山精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它之所以能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乃至新时期成为凝聚亿万群众的强大力量,根本原因就在于愚公移山精神蕴含着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忍不拔、团结奋斗的思想内涵。
愚公移山精神的核心是敢想敢干,开拓进取,遇到困难不退缩,付诸行动不犹豫。面对太行、王屋二山的阻挡,愚公没有搬家而去,也没有向困难低头,为了更好地实现与外部世界的互联互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愚公坚决地担负起移山这一浩大而艰巨的重任。这种不满足现状、敢于突破,勇于创造的精神就是敢想敢干、开拓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感染着愚公,也是中华民族崇尚实干、注重创新的思想体现。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秉性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去争取革命的胜利,在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带领广大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是坚忍不拔,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为了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美好愿望,面对各种困难和质疑,愚公不畏惧,不退缩, “寒来暑往”坚持不懈地身体力行,“叩石垦壤”始终如一地辛苦劳作,正是靠着坚忍不拔的精神,最终实现了美好理想。坚忍不拔是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日渐强盛的不竭动力和思想基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从洋务运动,到走向共和,到五四运动,到南昌起义,直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才真正走上了复兴之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坚忍不拔才能胜利,半途而废必将一事无成。”
愚公移山精神的根本是团结奋斗,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作为一方长者,愚公自觉作出移山决定,并在耄耋之年身体力行,带领乡邻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了挖山的合力。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所一直倡行的群体本位的价值观与和合的思想是一致的,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也是改革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的精神纽带。“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人人好公,天下太平”,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独立,无数仁人志士不畏艰辛努力探索才换来了中国的富强。
三、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性
愚公移山精神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愚公移山精神虽然发源于寓言故事,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它却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升,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愚公移山精神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激励作用。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和适应新常态的挑战;既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又承受着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压力。面对这种旧矛盾和新问题相互交织的形势,一些党员干部滋生了无所作为的观望情绪、换挡焦虑的畏难情绪和裹足不前的悲观情绪,这些都阻碍了改革事业的全面推进。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以往的浮躁心态,学习愚公认清形势,坚定信念,鼓起勇气、奋发有为、克难攻坚,不因一时的矛盾叠加而悲观,也不因一时的利益得失而心悸,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愚公移山精神对于解决党内实际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少数党员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实际,高高在上,摆官架子;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不负责任地盲目铺摊子、上工程;追求物质享受,甚至纵情声色犬马,奋斗的志消沉;不愿吃苦出力,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进取动力消退等。这些就像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筑中国梦道路上的“一座座大山”,我们必须充分发扬愚公努力挖山的精神,坚持思想不松懈、劲头不减少、力度不下降,从根本上解决党内问题。
愚公移山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它所包含的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一心为公等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源泉。同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城市表现、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济源城市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将共同价值追求运用济源文化元素进行具体诠释,其本身的提炼和弘扬过程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愚公儿女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无私奉献的优秀群体。今天弘扬愚公移山精神,重温愚公儿女撼天动地气壮山河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能够激励和鼓舞人们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而不懈奋斗,同时大力宣传和弘扬新愚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用先进楷模的精神激励人、感召人,能够进一步增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愚公移山精神彻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愚公移山精神诠释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的活动是历史的主题,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愚公移山精神本身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结晶,有着深厚而广泛的民间土壤。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不可知论者认为人不能认识自然,更不能改造自然,而可知论者认为人可以认识征服自然。愚公认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所涵盖的哲学寓意就在于肯定愚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意识和行动,从而表明了古人朴素的可知论哲学思想。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包含了原始的辩证思想。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探讨了事物的相对性规律,生发了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一是愚与智的关系。愚公虽名“愚”,智叟虽名“智”,但为名的“愚”和“智”只是一个符号,实则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所以寓言以愚和智为名使愚和智达到了辩证的转化,即“大智若愚”、“大愚若智”。二是一与众的关系。愚公成功地通过动员等手段发动了集体的力量来参与移山这一大业,使得一个人的决定成为集体的目标,从而完成了由一到众的转化。三是难与易的关系。移山大业困难重重,看似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但是愚公及参与者坚定信心,功在不舍,一代一代接着干,在这种精神感召下,移山任务就会化难为易了。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愚公移山精神与富强济源研究”(2014BJJ05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委党校)
相关阅读推荐
分享到: |
上一条:浅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下一条:韶山精神及其当代价值试探